第一任:楊煥岐校長
我伊小的日子
伊小由創校至今,剛剛渡過六個寒暑。記得在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開學的第一天,當時在雨天操場上,站立著六十八位來自四方八面,大家互不相識,天真可愛的小孩子,場面顯然是冷清清一點,但當時在場五位教師(連本人在內),心窩並不冷,他們個個懷著滿腔熱誠,誓要為伊小的未來創造一個美好的明天。
六年前的天水圍,天耀村大致上已建築完成,只是社區設施仍未俱備,所以房屋署儘量拖慢入伙戶數,每天祗派三十條鎖匙,換句話說,每天祗有三十戶家人入住,因此人口增長並不太快,連帶我們辦教育的也受影響。校董會為照顧這些已入伙的居民,替孩子們偍供上學機會,在僅餘兩個多月就學期結束的時間裡,仍決定學校開課,其辦學精神實堪嘉許。
我們在有限的資源下,儘量能為學童提供起碼教育服務。當時一、二年級及三、四年級採用複式教學,而五年級則用普通教學。
根據教署人事編制,三班祗有四位教師,後來校董會自資多聘一位教師,以減輕各教師工作量,在該段時間雖然校舍已接收過來,其實仍有部份工程未妥當需跟進的。每日都有一批新生來報名,得派專人處理。有時要和外界聯絡,由於仍未有電話線,就要去地盤辦事處排隊輪候借用電話。教學工作並不算太多,但計劃於九月全面開課事宜就繁瑣得多了。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一半」,此言一點不假。九二年九月伊小全面開課了,上午校有二十七班,下午校有十四班。到下學期開始時,下午校已有二十二班了。九三年九月,上、下午校各已開足三十班了。
在這六年多的時光裡,教育署推出的新措施不少,伊小作為教育工作者先鋒,也樂於或勇於嘗試新事物。我校參加了學校管理新措施(SMI)、學校行政及管理系統(SAMS)、目標為本課程(TOC)。本校亦為元朗區最先採用活動教學的學校之一。值得一提的,最初家長們對活動教學不大明瞭,亦不大接受,很多時都質疑活動教學的優點。現在他們都接受了也樂於讓其子女入讀這類學校。
家長教師會的成立,對提升學校與家庭間之合作效能佔有重要地位。本校家長教師會於1994年成立,在過去幾年得到主席及各位理事之熱心參與,會務非常活躍,家教會舉辦之活動深受家長們歡迎,本人希望家長們繼續支持家長教師會。
時光飛逝,轉瞬間已六年了,九二年入學的小一學生們,今年小學畢業了,他們在伊小接受整個小學教育階段,在「正面、積極、關懷」薰陶下快樂地成長,所以今屆小學畢業禮具有特殊意義。
伊小能有今天的成就,當然要多謝各位教師、職工、各家長們對學校的支持,校董會的積極參與,使校務得以順利推展。
第二任:徐蔚玲校長
悉心培育,喜見纍纍果實
我深信每一位學生都是有價值和潛能的,只要生活在恰當的環境,他們一定會茁壯成長。就讓我們以啟發潛能的教育,實現辦學團體的辦學使命:讓每一個學生在積極、正面、關懷的學校環境中,從一個天真瀾漫的一年級學生,發展為一個熱熾追求知識、真理的青少年;他們不單有紮實的知識及學習能力,更在活動方面,有追求卓越的精神,而最重要的,是小小年紀,就懷有「修己善群」的志向,願意為社會、國家作出貢獻。
自2001年開始,教育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教統局提出的各種新措施、新政策接踵而來。但本校早著先機,於1999年轉為全日制時,便開展一連串的課程改革。七年下來,學校所走的這條路,愈走愈闊,愈走愈順。我們所作的改革,與教統局要求的不謀而合,而成果更在伊分這一片小小園地上,結滿纍纍成功的果實,閃耀著老師的喜悅,同學的歡笑。
在家長及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在正規課程及體藝方面,皆獲得優異的表現,見證了伊分啟發學生潛能,培育他們均衡發展的目的。
我們三年級及六年級中英數的全港性系統評估成績令我們感到自豪。同學每每能升讀到各區名校,包括尖沙咀、觀塘、屯門及本區,並取得極為優異的成績,令我們引以為傲。學術方面,在中英獨誦及集誦,取得多個項目的冠軍及亞軍。至於藝術以及體育方面,我們也在各主要比賽中名列前茅,取得獎項之多,類別之廣,令我們欣喜莫名。
學生寫作方面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在「第四屆全港微型小說創作大賽」云云2000份中小學參賽作品中,我們在小學組獲得亞軍及兩名嘉許狀的獎項。在城市青年協會主辦「兒童飛龍大使」選舉,亞太區香港區代表選拔比賽「個人創作文章」項目中,我校學生囊括冠、亞軍,成為八十名飛龍大使中的一員。
科學科技方面,本年度「香港FLL創意機械人大賽」,我校力壓其他中小學的參賽隊伍,冷靜地完成五個任務,奪得第四名。我們在九鐵商場舉辦的全港小學辯論大賽初試啼聲,與二十多隊參賽隊伍一較高下,結果,我校辯論隊同學獲得最佳辯論隊及最佳辯論員首五名。
事實上獎項的背後,盛滿的是教師崇高的信念、殷切的希望和無私的付出,也滿載著學生們刻苦的鍛練。得到各類型的獎項,獲得多方的認同,我們固然雀躍,但最令我們自豪的,是我們創造了一個正面、積極、關懷的學習環境,造就了一群勤學有禮的學生,他們不單在讀書方面努力不懈,願意追求卓越,更能遵守秩序,又能關懷同學、尊敬師長和服務社群。
就讓我們在專業發展上不斷努力、努力、再努力,務求令學生成為一個對自己能力有信心的學習者,開展終身學習的追求。
第三任:黎永添校長
信念與承擔
學校自1992年創校至今,已踏進第17個年頭。能夠成為創校的一分子,與一群認同學校辦學宗旨的教育工作者,以正面、積極、關懷的取向,共同為培育下一代而努力,實在是一份榮幸。
更幸運是本人的努力得到同學、家長、教師和校董會的認同。除了多次得到教師和家長推選為「表揚教師」外,更獲校董會甄選為校長,接替徐蔚玲校長榮休後的空缺。能夠在校長的領導層面發揮和實踐自己教學理想和信念,是一份光榮的使命,亦是一個極富意義挑戰。
雖然學校在徐校長的領導下,已經打下良好和穩健的基礎,學校已植根關愛的文化,教師團隊的教學能量不斷提升,家長和學校已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但由於資訊科技的瞬息萬變,知識型經濟社會的急速發展,社會對教育的訴求不斷更新,學校必須不斷自我完善,反思求進,發展同學的潛能,讓他們迎接新世紀種種的挑戰。
我期望同學們在關愛的學習環境中,以自強不息的態度,充滿信心和毅力,裝備自己成為熱熾追求知識和真理的終身學習者。
我致力深化教師團隊的協作功能,透過交流和分享,互勵互勉,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文化。
我深信學校能與家長建立緊密的溝通和聯繫,彼此以同學的成長和學習利益為依歸,進一步發揮家校協作的夥伴關係。
最後再次多謝校董會的支持和鼓勵,您們崇高的使命感和對信念的堅持,就是學校成功的支柱。
第四任:梁潤蓮校長
新的計劃,新的開始
過去兩年,艱辛又多變,學校的生活不斷受到干擾甚至中斷,以致教學進度大受影響,學校和家長都受到極大挑戰。尤幸在老師的努力下,逐步發展有系統的網課,直到本年五月全面恢復半天回校上課,學生才得以享受較貼近正常學習的生活。然而,半天上課令不少活動被迫取消,教學時間也被迫縮減,但幸得家校互相信任及配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已大致回復正常。 可惜本年度疫情始終未過,預見這一年同樣會充滿挑戰。適值學校新的三年計劃開始,學校以「求同存異,盡展所長;正向人生,修己善群」作為培育學生的目標。
求同存異,盡展所長
所謂有危有機,疫情令整個世界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也讓我們有機會以全新的角度反思教育在今天新世界中有甚麼是應該變與不變。隨著電子學習的普及,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增加,學與教的重點亦應該由著重知識傳授轉移至培養學生技能和態度。因此學校評估制度加入全新概念的「平時分」,以平日學習態度和技能表現取代小測默書分數。同時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希望透過課研、專業的觀課及議課,提升教師教學效能,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課堂內外,均能有發揮的機會。 當談及照顧學習差異,總讓人想起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SEN)才需要特別照顧,但外評團隊告訴我們,我們的尖子學生其實十分優秀,在課堂內亦可以大加發展,因此新的三年計劃中,課研重點是如何給予尖子學生在課堂內有更多及更佳的機會。當然,我們亦會繼續透過多姿多彩的延展活動,讓不同潛能的學生走出課堂,透過考察、服務、表演、比賽……去應用所學,去面對挫折、去鍛鍊和成長。
正向人生,修己善群
開學不久已接連有學生因各種原因而輕生的報道,實在令人唏噓!經歷長時間的疫症和經濟衰退,社會普遍瀰漫著負面的情緒和氣氛,大人們首當其衝,孩子們同樣受害。因此,我們更需要培養孩子成為思維正向,態度積極,言行舉止包容有禮的下一代。要做到這點,教師和家長們都必須先裝備自己有正向的態度和言行。本年度我們會銳意為教師及家長提供一系列的培訓,讓我們成年人反思如何培養自己的正向思維,從而幫助孩子建立正向人生。 回應校訓:修己、善群。努力求學和培養正向思維是「修己」,但修己以後更應學習如何與人溝通,並把所學貢獻社會,服務他人,才能做到「善群」。因此我們非常重視服務學習,鼓勵不同長處、不同能力的學生透過種種服務,學習與人相處、包容體諒,助人之餘也助己,成為一個有學養、具自信、善溝通、身心堅強的青少年。唯有這樣的年青人,才能在紛亂多變的社會中自強不息,承先啟後,開創明天!
笑看風雲,共建正向「伊家」
經歷漫長的黑暗,代表黎明將至;暴風雨過後,將會迎來燦爛陽光。艱辛過盡,回頭笑看,一切都是有價值的磨鍊,也是對成長的祝福。我深信如果我們都能培養正向的思維,建立健康的人生,善用豐富的知識和技能,縱使面對什麼困難險阻,亦必能輕鬆應對,笑看風雲!願與各位家長互勉互勵,成就正向「伊家」。
現任校長:胡國威校長
<<伊封信>>2023.09.15,2023.09.29,2023.10.13,2023.11.03,2023.11.17,2023.12.01 ,2023.12.15,2024.01.25,2024.02.23,2024.03.08,2024.04.12,2024.05.03,2024.05.24,2024.06.14,2024.09.20,2024.10.10,2024.11.01,2024.11.29,2024.12.20
傳承與創新 <<教育專業>>27期專題分享
伊分步入三十個年頭,不算很長,但也不能說短;當中經歷不少轉變、改革、社會環境與疫情等挑戰,尤幸在校董會的支持、歷任校長的帶領、學校團隊的齊心、家長的信任及同學的努力下,使「伊家」得以茁壯成長,令「伊家人」更團結。承傳我們的信念,以學生為中心,為孩子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培育「敢想、肯想、識想;敢做、肯做、識做」且具同理心的未來人才。因此,無論在課程發展、團隊建立,以至環境營造,皆從學生角度出發,以裝備他們適應新常態、擁抱新挑戰。
學生學習與品德培養
伊分的學生愛上學,喜愛學校的人和事,「敢想、肯想、識想」,對事物充滿好奇、好發問、愛探索,主動獲取新知識、學習新技能,並具有良好的素養,以恰當地運用所學解決問題,充分掌握自主學習及工具運用的能力與態度,由「想」以至實踐,綜合所學知識與技能,達至「敢做、肯做、識做」。此外,同學亦應具備正面、積極、堅毅、同理心,以及樂意與人合作的品格;並懷有愛社區、愛香港、愛國家的心,貢獻社羣,關心世界以至大自然。
教職員團隊與專業成長
伊分的團隊專業及富愛心,且充滿正能量與活力,亦是具相同教育理念和願景的同行者。團隊中每成員都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所長,一切安排與付出都以學生利益為先,並能協助學校向前發展。我們是重視持續學習與專業發展的「學習型社羣」,尤其在課研上,樂意彼此分享、交流,包括校內與校外。團隊的非教學人員如教師助理、書記、文員、資訊科技支援人員及工友等,都能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接受校本培訓,發揮敬業樂業及團隊精神,一起照顧學生健康成長。
家長教育與家校合作伊分的家長認同學校的理念與方向,信任學校,與老師關係密切,並樂意配合學校的政策安排。此外,組織完善的家長教師會,以及人手充足的義工隊伍,接受各式各樣的校本培訓,籌辦或協助學校進行不同活動,除發揮家校溝通重要橋樑的作用之外,更是學校的好夥伴。我們的家長,更會因應不同的需要出席或主動參與學校舉辦的活動,包括家長日、專題講座、親子活動、工作坊及課程,以增進家校了解與提升培育孩子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成長,一起推動學校的發展。
環境營造與設備配合
伊分有充裕的空間,包括室內與室外,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運動與休憩的地方。理想的校舍除有標準的教室外,有藏書豐富且環境優美的圖書館,更有學習藝術、科學、科技等多元化教室,室內/外的運動場也不少。此外,戶外教室及花園休憩區,以及用於集會、表演的場地亦是我們所重視的。打破場地固有的框框,讓校園內每個地方(甚至校外)都成為學習場所是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學習環境。未來,伊分的校園將會更完善。
擁有如此堅實的基礎,即使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伊家人」必定能迎難而上。我們不只讓學生在正面、積極、關懷的環境下學習,更照顧他們的多樣性,讓他們在學習上能有豐富經歷及展才機會,從體驗中提升抗逆能力,建立正向堅毅的品格。我們的學生,既有健康的心靈,亦需掌握所學,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能透過服務學習,走進社區,實踐我校校訓「修己善羣」,更希望他們能為社區、日後為香港、為國家,甚至為世界貢獻,成為具國際視野的人才。